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曾因改良变法的事情,专程到广州拜见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希望借助他的支持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张之洞是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13岁中秀才,16岁中解元,26岁中探花,学识过人,才思敏捷,为人倨傲不逊。梁启超书贴求见,张之洞见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大为不悦。便出联斥难:
持二指贴 见一品官 狂生妄敢称兄弟
出句狂傲无礼,拒人于千里之外。意思是说,你梁启超何许人也,竟敢和我堂堂一品官员称兄道弟?
梁启超坦然一笑,从容对道:
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 侠士有志傲王侯
对答不卑不亢,气势慑人。张之洞大惊既而大喜,马上亲自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从此以后,二人结为莫逆之交。
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主管今天的湖北湖南大部分区域,名气更盛,傲性不改。
有一次,梁启超到江夏讲学,张之洞又出联求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为第一,谁为第二?
江夏,即今天的湖北武汉一带。四水:江河湖海;四时:春夏秋冬。联语将其所辖地名分拆而后嵌入,居高临下地问梁启超:你今天来到我的地盘上,咱们俩个,谁第一谁第二呢?
应该说,这厥上联是非常刁钻的。其难度主要在于,如何在工整的对句中巧妙地回答“谁第一谁第二”这个两难问题。说“你第一”吧,固然可以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但恐怕有点言不由衷,心不甘情不愿;说“我第一”吧,又难免过于张狂,有失大家风范。请看梁启超的下联: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先,岂敢在后?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三才:天才,地才,人才。他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不过是一介书生,怎么能和政坛上的您老人家一比高下呢?不但对句工整,而且表意恰如其分,既维护了双方的尊严,又有礼有节,着实十分精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