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在线共同主办,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保膝联盟提供学术支持的“2024亚洲保膝专家论坛(AKPEC)”于5月10日-11日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以“汇聚创新力量,共促膝关节保护与治疗事业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国内外多位保膝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及专题讲座,共同探讨和分享保膝的最新科研成果、技术进展和临床经验。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北京积水潭医院保膝治疗与研究中心负责人黄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保膝事业发展迅猛,手术量从2015年全国2000余例发展到2023年的8万余例,增长了40倍,今年预计将会突破10万例;关于保膝研究的论文发布数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生产该领域产品的企业也成倍数增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将与邻国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健康理念下促进中国保膝事业迈向国际,为世界上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大会名誉主席、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在讲话中表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亚洲地区的患者总是希望尽可能保护自然关节,以最小的创伤收获最好的治疗。而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使得用于保护膝关节的技术日臻成熟。经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国医生开创性地将这些技术与国人的健康理念进行融合,提出了阶梯化、精准化的治疗理念,保膝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保护整个关节。
大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华分别致辞。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膝关节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2024亚洲保膝专家论坛(AKPEC)的举办很好地搭建起了一个连接亚洲乃至全球保膝领域尖端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这个桥梁。
蒋协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关节外科早期发展过程中,国际骨科公司一直掌握着关节外科教育的主要话语权。然而,在中国骨科耗材集采制度执行之后,大型的美国骨科公司在国内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弱化。在国内所占的份额逐渐下降,而中国的国产公司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取代了它们原来所占据的位置。与此同时,生产保膝产品的国内企业从两家,迅速增长到20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关节外科向哪个方向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骨科教育的主导权必将回归到中国骨科医生自己的手中。发展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中国患者需求的多元化、微创化、阶梯化的治疗体系,能否替代单纯发展某一技术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关节外科发展的主流。
“单髁技术可以被视为只是对自然关节的一个修补,能够更多地保留病人膝关节的结构和软组织,恢复自然运动学特性,使得病人获得更自然的关节、更小的损伤以及更快的恢复。基于截骨技术的软骨再生技术在近些年里发展得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组织工程学技术和软骨再生技术成为了保膝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治疗效果。同时,在中国,保膝数字化技术和再生医学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实验室环境中,透明软骨已经能够被成功制造出来。”黄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保膝联盟的出现,成为中国关节外科发展方向转变的重要有生力量。如何更好地理解、执行这些技术需要更多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建立关于这些技术的指南和共识,并有朝一日形成关节外科新的行业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保膝联盟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雅婷、崔兴毅 通讯员高婉蓉)